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5-04-07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近日,山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在会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浩介绍,山东省教育厅将主动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从提升高等教育能级、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聚焦关键紧缺领域、强化创新人才供给,提升科技攻关效能、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切实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积极助力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在提升高等教育能级、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方面,着力构建引领和支撑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系。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力推动省属高校“双一流”突破。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设立重大需求精准科学识别、学科专业设置快速绿色通道,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适配不同领域创新需求。   在聚焦关键紧缺领域、强化创新人才供给方面,发挥教育系统...
  • 2025-04-07
     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软件研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解决教学中软件研发流程训练不足、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立足区域产业需求,依托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四川省“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产教深度融合试点项目,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创新构建全流程递进式PBL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体系重构、资源平台建设、评价机制革新”“三位一体”的改革,为培养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提供了新模式。   打破碎片化教学,构建全流程能力培养体系   针对课程内容孤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学院首创“产教协同递进式PBL教学方法”。以学生能力循序提升为导向,重构软件开发核心课程群,在“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实践”等课程教学中实施“反向教学设计”,采用问题驱动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培养学生软件开发基本技能。依托与四川...
  • 2025-04-03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西安市政府部门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西北地区首所轨道交通运营专业门类齐全的高职院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战略号召,确立“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中国铁路修到哪里,技能人才培养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致力于构筑我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新高地。   校企联动,实施本土化技能培训模式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动,与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同频共振。携手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同开展“哥伦比亚波哥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波哥大海外工程技术学院、经世学堂、秦岭工坊等平台,成立哥伦比亚员工培训班,为拓展拉美职业教育市场、打造“教随企出”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院依托哥伦比亚员工培训班,立足自身优势,与企业共同开...
  • 2025-04-03
    科技自立自强首先是一种精神,表明我们有勇气、有志向全面走向创新,推动科技发展模式由跟踪借鉴转向创新引领;其次是一种能力,表明我们开始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凭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是一种现实,表明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lphaGo(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顶级围棋棋手之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产品走进日常生活。近年来,DeepSeek(深度求索)、ChatGPT(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等带给人新的冲击,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速改变世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到战略高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这一重要论述中,“头雁”效应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在促进高水平自立自强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创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意义非凡...
  • 2025-04-03
    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教育”,更“懂人心”的教师   更好拥抱和善加利用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三周年之际,教育部召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方向、方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令人惊叹,它不仅将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重塑教育内容,也将深刻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范式的变革、全方位改造教育过程。人工智能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着眼于此,我们要深刻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
  • 2025-04-02
    目前,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我国现有制造业集群发展实际,补齐短板,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和影响力,通过产业链协同、资源共享和创新生态构建,形成高度集聚、高效分工、高度开放的区域性产业生态系统。放眼全球,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普遍在以下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空间集聚的竞争力。制造业集群由局部地区的点状、块状组团演变为带状、网状组团的集合;从地方性生产、贸易、创新网络逐渐深度嵌入全球网络,并成为重要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本国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和耦合共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链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产业关联的竞争力。制造业集群从以实物、实体、实业为主的物理链式产业关联,走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实结合网状产业关联;从由制造业为主的集群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共生的产业集群,并催生...
  • 2025-03-31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江苏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南通职业大学构建了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顺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懂原理、精操作、会管理、能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工匠”。   加强“两体”建设   推动“政校企园”深度合作   学校与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国精密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1(牵头企业)+1(牵头学校)+N(其他学校)+N(其他企业)”合作模式;联合国家级别如皋经济开发区,牵头成立如皋市汽车及零部件产教联合体,深化“1(牵头园区)+1(牵头院校)+N(院校群)+N(园区企业群)”合作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集“两体”资源,合力打造“教学实训、科研开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rdqu...
  • 2025-03-31
     上周,教育强国建设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正式启动。   3月27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会,正式启动教育强国建设改革试点。   这项工作极其重要,是因为改革和试点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纵观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很多改革创新之举都始于试点探索实践。特别在近年来,各项改革试点层出不穷,很多已经形成示范效应、规模效应。   比如,高等教育的“两个先行先试”。一些地方以此为牵引推进改革,不断提升高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贡献度,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再如,职业教育如火如荼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共同体、联合体有力助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全面铺开...
  • 2025-03-28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围绕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署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增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将试点作为关键和抓手,加强局部突破、验证和压力测试,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推动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开局起步。   会议强调,要全面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部署的“五项重大任务”引领综合改革设计和试点工作,推动改革和发展相互联动、同向发力。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和综合机制建设,坚定不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地。启动安排立德树人机...
  • 2025-03-28
    “我们的课堂在科创园区”   罗志江有时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大学,而是在高新企业“上班”。   有这种“错觉”,是因为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未来技术学院)罗志江和同学们长期浸润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专注于实战项目。   前不久,罗志江团队在快递物流行业调研时发现,山路运输存在安全隐患,仓储物流效率不高。“智能小车”是学院工程原理课上的团队合作项目。他们希望借此项目做出一辆精准探测周围环境的“智能小车”,为破解山路运输难题提供方案。   他们尝试了超声波等多种技术,但“智能小车”仍难以精准探测周围环境,反应速度和精度也达不到预期。他们到附近的公司求教,并参考企业的激光雷达技术等,对“智能小车”周边环境进行实时建图,从而让“智能小车”实现精准避障,提升运输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2021年,深...
  • 2025-03-28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在探索适配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程中,构建全方位工作体系,推行“课程成果与教学科研一体化、基地产业与产学研用协同化、创新创业竞赛与团队协作指导专业化”的“三化”并进模式。即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实践基地、依托创新创业竞赛等举措,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机制保障   激活教育生态新合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9年6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24年更名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构建学校领导主管、创新创业中心主抓、多部门协同的联动协作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与就业全过程。学校提供人员、场地、经费保障,配备60余名专兼职导师,开辟4600余平方米创业场地,设立专项资金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此同时,专门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学生创业孵...
  • 2025-03-28
     在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在此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多元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紧迫任务。江苏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依托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积极探索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高度协同的发展路径,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高度。   构建多元学科集群,夯实产教融合基石   江苏理工学院秉持全局视野,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理念,重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以全校重点学科为根基,以相关学科为有力支撑,精心打造教育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与控制信息、设计与艺术、经济与管理六大学科群。通过学科群建设,学院紧密追踪学科研究前沿,精准对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度强化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引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加强与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依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省级产业学...
  • toolbar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toolbar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