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产教融合的病,最灵靶向药是什么?
产教融合中,一直有个顽疾,叫人岗不匹配。
学校,说企业给学生的是普工岗不是技能岗;企业,说学校教的学生干不了技能岗;学生,在中间受着夹板气。
这个病症,最讨厌,因为太多的并发症,都由它而起。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药方到底怎么开啊?
今天,我们来玩个角色扮演游戏,你就明白了。
假设,你要开一个奶茶店,要招人。
你会对人有哪些要求?
其实,你的这个奶茶店,开的位置不同,就决定了,你招人要求的不同。
— 1 —充分竞争中的企业需要什么人
你可能会说,开在学校门口啊,学生多,奶茶好卖。
对。但是这个秘密,地球人都知道。
你看,学校门口开了十家奶茶店。
你是在跟其他九家抢学生的流量,学生就这么多,去别的店多了,来你的店就少了。
你想提高营收,怎么办?
你马上能想到公式,营收 = 流量 x 转化率 x 客单价 x 复购率。
你心想,关键在转化率和复购率。
于是,你推出“第二杯半价”活动,提高了转化率,推出“宿舍团购优惠”活动,提高了复购率。
你的营收,果然上去了。
但你想到没,营收的提升,跟你招什么人,有关系吗?
没关系。能正常把奶茶做出来,用操作规程保证品质的一致性,就行,用谁都一样。甚至,谁要的工资低,就用谁。
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早已杀得刺刀见红的企业,头等重要的,是订单,是市场营销的转化率。
相比技术技能人员,他们更需要的,是普工,是好销售。活下去,是头等大事。任何一丝成本的上涨,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2 —
成熟稳定期的企业需要什么人
你说,学校门口竞争激烈,换,咱去写字楼开。
好想法,写字楼,流量稳定。但高峰期,排队的队伍太长。
你想提高营收,怎么办?
你马上想到公式,营收 = 员工数 x 人效 x 营业时长。
你心想,生意,玩的就是效率。关键在于,让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更多的价值。
于是,你投资了一台高级设备,用"双机双人"工作法替代原来的流程。
结果呢?
人效提升50%,排队时间缩短一半,营收和好评,比翼双飞。员工也说了,工作不累,工资翻倍,一不小心直接奔向小康社会,我骄傲。
发现了没,这次营收的提高,你的方向变了。
人的影响因素,出来了。是人效的提高,带来了营收的提高。
所以,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企业,订单稳定,最需要的,是通过人效的提高,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他们需要的,是高技术技能人才。
只要你的生产力和效率,够高,你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舍得给钱,因为相信你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如果,人家给的钱不少,但我进去之后的表现没说得那么曼妙,不及人家预期,那人家自然就不满意了。
— 3 —
升级转型期的企业需要什么人
写字楼的奶茶店赚钱了,让你兴奋又自信,你跳起来,振臂一呼,把我的奶茶店开进大商场。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霸气,走。
大商场是什么地方?
寸土寸金。别看你那40平米的奶茶店,那租金已不再是娟娟细流。
你想提高营收,怎么办?
你马上想到公式,营收 = 店铺面积 x 坪效 x 营业天数。
空间利用率,决定生死。但这事,你就力不从心了。
于是,你高价请来一个有连锁店经营经验的店长,人家不但把传统工作台改造成“U”形,还调整了顾客动线设计。
结果,坪效提升了50%,高租金不再是问题,营收继续汹涌澎湃。
这次营收的提高,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
还是人。
所以,升级转型阶段的企业,最需要的,是通过人的技术和创新,来打开经营和营利空间。
人的技术和创新,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 4 —
撕裂感源自分化
上面的例子,举的是服务业的奶茶店,其实和制造业的企业,类似。
你会发现,有的饭店,一堆人在排队,也有的饭店,一桌人都没有;有的企业,业绩爆发增长,也有的企业,凄凄惨惨戚戚。
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企业,正在分化。
实习就业中的人岗不配,职业发展中的心不随愿,这种撕裂感,就源自分化。
不同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用人的要求不同。
有些企业,更需要普工,有些企业,更需要高技术技能人才。
成熟企业,需要一颗螺丝钉,会一样就行;中小企业,需要多面手,只会一样就不行。
对学生而言,就业选什么单位和岗位,要看你有什么样的职业观和职业规划。
简单讲,你挣的钱,想靠单位给,还是想靠自己挣。因为单位不同,核心竞争力就不同。
世界冠军吴柳芳,当年收入低,给获奖小选手端盘子,为什么?
因为有些用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专利、牌照、低价,但不是人。
只有把人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单位,才会重视人,重视技术技能,重视创新。
对学校而言,对待教学过程和教学改革,要有一种超越性视角。
如果,把你放在2035年,甚至2049年,看那个时候学校的教学,应该是个什么样?
如果,把你放在现在的欧美,看他们现在学校的教学,是个什么样?
一定是专注于提高人的生产力和效率,专注于提高人效。
只有提供高人效的劳动者,才能推动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换回更多的个人回报。
最后的话
人的生产力和效率,决定着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动能和空间。
产教融合中,一头热一头冷,只是芥藓之疾,人效太低,才是心腹大患。
治产教融合的病,最强药方,是提高人效。
哪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人效高,哪个行业在产教融合中的矛盾就少。所以,制造业在产教融中的矛盾最尖锐,工科的压力最大。
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正加剧企业的分化。如果职业院校的教学,没有减小产业和企业的预期差,那么,实习就业中人岗匹配的问题,就只会愈演愈烈。
职业院校,要抓紧改革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效,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让自己的能力,衬得上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