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升专”,革了谁的命?

作者: 邹海阔
发布于: 2025-07-16 08:34
阅读: 1
来源: 中育产教融合研究院
分类: 行业新闻

岁岁年年花相似,每年的六七月之交,招生简章都霸屏朋友圈。

年年岁岁人不同,今年,“本升专”爆了。

更多的高职,多个专业明确面向普通本科的毕业生单独招生,毕业发专科文凭。

其实,过去历年也都有,包括技师学院的大学生班,但今年格外火。

也许是铺垫够了,“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本升专”,倒转天罡,革了谁的命?

 1 学历回报率:还“专升本”吗?

很多事情,真没必要非等到事到临头,才幡然感叹世道变了。

信号,往往先于体感。

但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来自于后知后觉的体感,而非信号。

就拿经济增长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变化来说,欧美早就给了无言的信号。

你看美国,需要本科学历的职业,像技术研发、专业服务、教师、医生、律师、企业管理岗,以及部分销售、办公室文职,也就占到劳动人口的50%稍多一点。

这也就是美国,金融、科技发达,能提供需要本科学历的高端服务业岗位相对多。像德国、日本,高端服务从业者占比,都低于美国,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的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

看我们国家,随着经济增长,一直在调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占比,就算服务业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能提供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也不过50%。更何况,我们还要继续强化制造业。

也就是说,即便让年轻人100%都上大学,也就最多有50%的毕业生能找到那种高大上的岗位。

再说体感,那就越来越强烈了吧。

一面是找不到白领岗位的大学生,一面是渴求技能蓝领的生产线。

高级技工,随着产业的升级,越来越缺,不见缓解。蓝领的薪资涨幅已经数倍于白领,越来越多的蓝领岗位,已超过白领岗位的收入。

学历和技能平权的时代,来了。学历的回报率正在下降,技能的回报率正在上升。

根据世界银行20254月的研究,教育回报率最高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咱们国家,教育投资回报率高的,是你我这一代和上一代。我们的下一代,no more

学历回报率的下降,首先冲击的,是仍执着于普高和“专升本”的学生和家长们。

你可能会说,不是各地都在扩大普高的录取率吗?甚至重点高中的录取名额会向在校生多的初中倾斜吗?这不是在鼓励选择普通教育的通道吗?

这是在大国博弈背景下,为了争夺科技高地,要扩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择的池子和基数。至于我家孩子上了普高,走了普通教育的路,能不能被选出来,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那就管不了了。

时代列车的每一次大转向,都会甩下一批人。

 2 

学历贬值:还上三本吗?

根据教育部《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24年全国研究生的招生超过130万,普通本科招生近490万,高职招生近570万,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正逼近5000万。

投入市场的大学生太多了,提供不了那么多岗位,你说怎么办?

能咋办,博士干硕士的活、硕士干本科的活、本科干大专的活呗。

有个概念,叫“过度学历率”(over-qualification rate)。

国际机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24年日本的过度学历率高达35%,部分欧洲国家也处在这个水平,比如西班牙大约是35%,希腊大约是33%

也就是说,有超过1/3的人,没得到教育的额外回报,

金融时报,在今年5月发了篇报道《英国是否辜负了本科毕业生?》说,女性的学历溢价从2013年的40%,下跌到2023年的23%,同时男性的学历溢价也从35%缩水到了27%

“过度学历率”、学历溢价下降,就是学历贬值,就是不去读那么多书,这些工作也能做。

学历贬值,不是我们独有的问题,而是高等教育普及后的全球现象。

学历贬值,已是一个越来越确定的趋势,并正在引发连锁反应。

比如,普通大学也正在飞速嵌入产业链,全面升级产教融合。

简单讲,普通大学也在对标周边产业集群的需要,来培养人。

以后,不是我本科毕业,能全国范围找工作,而是我只有选择周边有产业集群、与产业嵌入紧密的大学,才能找到工作。

就业,已经是选择学校的第一考虑因素。

可以预见,产业非发达地区的大学,普通二本甚至一本,都将面临发展困境,无论三本。

上个三本,真未必比去产业发达省份上个职业本科或高职强。

而且,现在已经有产业和教育先进的省明确,除10%左右的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外,其他大学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三本,将全部逐步改为应用技术大学,虽然仍发本科学历,但和高职培养的是同一层次的人才。

想不通,就慢慢想,但别太晚。 3 

夹生饭: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

你可能会说,照这么说,这不职业教育的好时代来了吗?

是的。

职业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蛰伏和等待,终于要在一代人再也等不及的时候,迎来又一个花期。

这是周期的轮回,这是时代的选择。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一奶同胞,任何一方的得与失,都是整个家庭的得与失。

所有得失,周期所赐。

所以千万别笑话对方。聪明人,看到别人的错误,会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

就说高职、技师学院,开单独招收本科毕业生的班,往小了说,是顺应市场的需求,确实能提供像进国企、给编制、当士官等好的就业岗位,往大了说,是减缓时代转向的摩擦,像建筑、园林、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毕业生,除考公务员之外,不换专业,怎么就业?

像建筑类专业,这是过去二十年产业发展的衍生品。产业有萌芽,成长,成熟,衰退的周期,这些专业就也有。

那职业教育,应不应该别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应不应该小心应对自己专业的周期呢?

比如,低空经济专业。

没错,低空经济,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八大新兴产业之一。

但是,低空经济,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简单讲,不是随便一个地方都能玩得起来。能玩得起来的,跑不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这4个区域。

换句话说,迟早有一天,大部分学校的低空经济专业,都会忙活和现在会计、建筑专业群一样的事。

时代的选择,就有时代的红利。

时代首先恩赐职业教育的,是流量红利。

构建技能社会、职校的大学生班、技工好就业工资高,等等,这些都是。

你看大部分的职校,都会说自己的学生就业好、工资高。

“五色令人目盲;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职校生好就业、工资高,不是技能水平的溢价,而是供需失衡的套利。职业毕业生受欢迎,不是因为技能水平高,而是因为技工缺。

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真正的使命,是从流量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从短暂供需失衡的套利,转向创造和享受技能溢价。

但以职业教育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课业评价方式,创造不了技能溢价,带不来了人力资本红利。

这才有了职教改革、产教融合,才有了“双高”、“双优”、“五金”等等的建设。

所以,职业教育,目前是一锅“夹生饭”。

流量已熟,溢价尚生;面子已熟,里子尚生。

“本升专”,是时代切换节拍的奖励,更是要求职业教育自我革命的鞭策。

最后的话

时代,选择了职业教育。

时代,押上了职业教育。

“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面前,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啊,心跳的什么呢?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到这里烫到那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啊。”

“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分享
  •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