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5-06-02
    作为培养广西电力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学院肩负着为区域电力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的重任。学院聚焦广西电力行业向“源网荷储一体化”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以“协同、共建、共享”为发展理念,建立起以“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为实体,集技能创新、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引领、课程共建、设备共研、评价互认”的区域共享电力技术服务生态平台。作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所在学院,电力工程学院积极贯彻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联动管理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更好地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   构建共同体   满足协同发展需要   学院以“3+标准”(“场地标准+培训标准+考试标准”)引领复合型电力技能人才培养,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出政策、出资源、出指导,以行业为指导打造标准平台、专家平台、市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出设...
  • 2025-05-30
    王国树校长5月17日的演讲,又火了朋友圈。 演讲的核心意思就是,受这次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大学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也已经感受到这一点,高等教育必须要变。 职业教育也得变,这应该已经是共识了。而且这么多年以来,决心和力气不可谓不大。 但你要是问我,对结果预期如何? 先说两个关于变革和创新的规律。 — 1 — 暴力,在边缘 第一个,历史规律。 法国历史学家加布里埃尔,写了一本书,叫《历史上的大帝国:2000年暴力与和平的全球简史》。 他列举了过去2000年间东西方很多大帝国诞生和消亡的过程,得出个结论,暴力,出在帝国边缘。 什么意思呢? 当一个古代大帝国建立之后,在帝国边界以内的区域,要安享繁荣,暴力力量就会卸下。但帝国又必须保留一定的暴力力量,那就只能在帝国的边缘地带,要么保留自己的,要么购买或者扶持其他的暴力力量。 比如,北宋给辽进岁币,辽事实上等于给宋提供了屏蔽其他暴力的服务。同样,金事实上也是被南宋收买了,帮着南宋屏蔽蒙古。努尔哈赤的女真原本也是明扶植起来的。 但是,能力这个事,...
  • 2025-05-2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技术输出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刻把握提升“双师”能力新要求,肩负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双重职责,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通过多维能力重构与政校企协同机制创新,着力破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积极探索全面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通过集成师德师风、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教学素质、数字能力和服务社会等多元维度,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清晰的导向和标准,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通,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新知识储备、促进职业发展和推动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系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
  • 2025-05-29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课题。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
  • 2025-05-26
     作为武陵山片区仅有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始终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吉首大学商学院立足新文科与新商科建设,以工商管理专业“数管班”为改革试验田,构建了产出导向、学科融合、数字赋能“三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为民族地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数智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探索一条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路径。   强化产出导向   精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吉首大学商学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围绕学校发展规划,重构人才培养逻辑,以“数管班”为突破口,将产出导向的理念贯穿培养全过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动人才培养从“学科本位”向“社会需求本位”转型。   一是目标定位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数管班”紧扣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湘西州“1+5+X”现代化产业...
  • 2025-05-26
    为契合国家、浙江省及温州市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温州理工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携手本地头部企业,聚焦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依托项目制教学等多维度路径,打造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多措并举,实施改革   (一)多元融合,筑牢系统化育人根基。一是精心构建课程思政顶层架构,融合价值观塑造、工程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四大要素,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灵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通过“企业家进课堂”、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激发学生梦想。项目式课程思政的实施,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提供科技创新项目、搭建实践项目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多维度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例如,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与社会实践机会;心理资源助力学生增强心理素质,提升抗压与承受能力。三是搭建立体化课程思政平台,为师生提供资源共融共享的智慧...
  • 2025-05-24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18日在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上表示,中国职业教育正呈现“六大趋势”——重心持续上移、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数字化、国际化和“新双高”。 林宇表示,当前,从中国职业教育规模上看,以前是两个“半壁江山”。“现在变了,高等职业教育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等职业教育占比大概是三分之一。同时,职业教育在校生中大概有七成来自乡镇、农村和城市生活困难家庭,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线新增员工大概有七成来自职业教育;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近年来持续上升。” 林宇认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重心持续上移。曾经中等职业教育占到高中阶段的“半壁江山”,但现在所占比例持续下降。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向产业中高端攀升,对一线员工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提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逐渐发达的一种标志。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重心上移是必然趋势。 二是大力推进职普融通。职普融通是为了进...
  • 2025-05-23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围绕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部署。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   我国高校专业布局情况如何,怎样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王春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基础学科决定原始创新高度,交叉学科成为科技突破新引擎。面对全球科技竞争,解决“卡脖子”问题迫切需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量质齐升,深度交叉融合势如破竹。   学科布局持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高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已覆盖哲学、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等14个学科门类,其中包括2021年新...
  • 2025-05-23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浪潮中,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强强联合,以“四共四融”为核心策略,构建起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案例,也为区域软件和信息产业输送了大批“精技术、善创新、能实战”的高素质人才。   共建共享   筑牢产教融合发展根基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坚实的平台支撑。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秉持“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理念,搭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为产教融合发展筑牢根基。   2023年,双方联合天津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及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成立“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破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壁垒,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从源头上为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学校依托国家级别生产型实训基地“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
  • 2025-05-23
    通过水下机器人作业虚仿实践平台,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沉浸式掌握其操作及作业流程;学习书法的孩子,可以通过AI对照碑帖逐字作笔法分析;远在天边的卢浮宫等文化遗产,在扩展现实技术的助力下,被“搬”到学生眼前…… 日前,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办。在此间举办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一组组生动数据、一件件鲜活展品,生动呈现了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丰富实践和丰硕成果,让不少人直呼“大开眼界”。 人类因教育而文明,教育因科技而发展。纵观人类发展史,教育与技术相互形塑,给人类文明和教育形态带来深远影响。在口语时代,个别化指导的教育技术塑造了以学徒模式为核心的私塾、书院等教育形态。印刷时代,读写成为必备技能,塑造了以班级集体讲授模式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教育形态。当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知识供给模式和科研创新范式,驱动教育场域空间、组织架构、主体关系、运作模式等发生根本性变革和全方位重塑。 全面推进数智技术赋能...
  • 2025-05-21
    二八定律,你肯定很熟悉,大概意思就是20%的因素决定了80%的结果。 在“新双高”建设中,同样也有二八定律在起作用。 比如,有20%的工作,困扰着80%的院校。 换句话说,80%的院校,在这占比20%的工作上,犯着同样的毛病。 再换句话说,你只要这20%的工作上,避开假恶丑,干出真善美,就决定了你工作成果的80%,就甩开了80%以上的竞争对手。 今天,就聊2项带杠杆效应的工作。 — 1 — 组群逻辑与服务产业 先说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前提。 就是接下来的“新双高”建设工作,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的,都是建立在上一轮“双高”建设基础上的。 如果说上一轮“双高”是在相对空白的基础上起步的,那“新双高”可是有石头可摸了。也就是说,有些工作,在上一轮“双高”中能出彩,再放到“新双高”中,可就不一定灵了。 第一个最关键的工作,是体现组群逻辑与服务周边产业的关系。 专业群必须对标服务周边的产业,这几乎已经成为“双高”建设的一个否决项,叫“产教融合高...
  • 2025-05-20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为突破口,依托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等10个省部级及以上平台,打造浙南产业集聚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自2022年启用以来,以机制创新为引擎、以实战教学为根基、以深度协同为纽带,不仅重塑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以“人才反应堆”的澎湃动力,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为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提供了宝贵经验。   破局:推动产教融合的跨越式升级   基地以“真场景、真岗位、真项目、真设备、真考核”“五真”理念为突破口,深度对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三大创新举措实现产教融合的跨越式升级。   一是模式重构。基地引入德国职业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构建“双元三段、柔性定制,轮岗顶岗、工学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开展专业领域的课程,在企业开展生产技能的培训,在基地开展综合技能的培训。   二是课程再造。基地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制造业生产工艺过程的关键节点...
  • toolbar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toolbar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