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5-06-17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今年4月,宁夏教育大会召开,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意见》和《关于全区基础教育优化布局的指导意见》《关于全区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学校优化布局的指导意见》等3份文件。一项项聚焦问题和需求的专项行动计划,一个个锚定目标的改革举措、创新方法,勾勒出教育强区的清晰轮廓,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 目前,宁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4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92%,普通高中录取率超过70%,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校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宁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教育发展路径,一份份“施工图”正在成为生动的现实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质量跃升上好学 2024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一幼儿园变化很大。“教育集团依托示范园、基地园、优质园的资源,...
  • 2025-06-14
    又是一年的高、中考,又是一次学生和家庭的选择。 总会有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上职业院校。 你觉得,上了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有面子,还是没面子? 那职业院校的社会角色,是有面子,还是没面子? 你觉得,面子,到底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挣来的? — 1 — 换了你,你怎么办? 2011年,我到德企负责职业培训。 你想,百年德企,能差到哪。结果去了才发现,只有个岗而已,别说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师了,连场地、设备都没有。但学徒已经有了,正在合作学校上课呢,马上就要回到企业培训中心了。缺的这些东西,自然都是你的工作。 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就是到处不给你面子。 什么职业培训,什么给公司培养技师,什么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全中国都没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凭什么相信你能?不需要你能,就从市场上招有经验的不行么?别的部门都在创造价值,凭什么你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花人家辛苦挣来的钱,你的价值在哪里? 比如场地,为什么要给你腾地方?为什么你要那么大地方?我原来这些东西放哪?...
  • 2025-06-13
    ■针对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割裂,需建立“需求牵引—分类响应—闭环反馈”的三级传导机制   ■为破解创新资源碎片化困局,需依托国家级平台实现“评价—匹配—转化”全链贯通   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阶段,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载体与产业升级的智慧引擎,其科技创新效能直接影响着经济高质量。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知识创造—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产研链条。因此,要打通研究成果与产业技术的“最后一公里”,为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破除藩篱,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面对挑战,我国在推动产学研融合的制度创新与平台载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制度创新层面,西南交通大学的“先确权后转化”模式,使专利转化收益增长数倍,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案例。在载体建设方面,全国布局百余个概念验证中心,深圳鹏城实验室首创“沿途下蛋”机制,在研发过程中拆分可转化技术。...
  • 2025-06-12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从建校之初就确定了“成就学生未来,助力区域发展,增进两岸交流”的办学使命,并将其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用有爱、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依托扎实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职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职教为媒,增进两岸交流,开启跨区域融合发展新实践。学校获评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获得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交流合作突出贡献奖。   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精气神”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通过走访数百家用人单位、数十个典型家庭,梳理出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如何精进学生硬实力,使其强一技之长、增多技之能;如何厚植学生软实力,使其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将“三全育人”的要求、理念,嵌入人才培养中,构建了“扶志、扶技、扶智”“三位一体&...
  • 2025-06-11
    ■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自主创新带动作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推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共治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针对当前学科专业设置滞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等现实问题,要从动态学科调整、实战能力锻造、创新生态重构等方面入手,打通教育供给端与科技需求端的堵点,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当下,源头创新人才较为稀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人才培养“自主”能力短板仍然突出。基于此,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依托国家实验室等先进平台开设“科研定制班”,推动产教融合和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科设置与科技攻关需求同步迭代。此外,要依托国家大数据平台,建立动态化人才培养调...
  • 2025-06-11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部署,第二期“双高计划”明确“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目标定位,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一体推进发展机制、平台载体、育人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实现高职院校办学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关键办学能力,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构建政行企校多方主体有机联动发展机制   产教融合并非仅需产教两端,欲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并持续发挥效能,需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主体有机联动发展机制。   强化制度顶层设计。政府通过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宏观调控、要素支撑和监督考核等行政手段,统筹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布局,有效协调各方资源,推动产教融合有序开展。如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优先保障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完善人才流动政策,打破校企人才流动壁垒,推动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流动与共享。   发挥...
  • 2025-06-09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始终遵循“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共赢”实践教学思想,主动对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以实际行动为高校高质量发展赋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精准整合校企资源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战略部署,主动对接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断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携手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河南产教一体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三方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室及创新创业平台,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形成“德能并举、市场主导、产教融合、强工重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及“课程共建、资源共管、生态办学、协同育人”的管理模式,年均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0余名,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产业适应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学院系统整...
  • 2025-06-06
    5月19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中央财政对第二期“双高计划”的每个高水平专业群每年支持1000万。 5月19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中央财政对第二期“双高计划”的每个高水平专业群每年支持1000万。  ...
  • 2025-06-05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对人才需求结构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企业需要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掌握前沿技术、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近年来,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以“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方法、新机制”为引擎,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新理念:坚持思政教育、绿色创新双轮驱动   学院致力于培养既有深厚家国情怀,又具备强烈生态意识的工程师。开设“前沿学科导论”等特色课程,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打造“1+3+N”育人体系,“1”代表思政教育,“3”代表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三大模块,“N”代表多个具体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质、提升能力...
  • 2025-06-04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领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作用,打造“全员育人共同体”“全过程育人长链条”“全方位育人综合体”,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守正创新中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联动育人体系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坚持推动全员育人,凝聚思政育人合力,实现各育人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有机协调,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奠定基础。学校着力构建“双院融合、三师协同、三制联动”的多元育人体系,着重培养优秀师资力量,注重优化思政课教师团队结构,发展壮大教师队伍力量,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开设“周末思政晚课”,开展集体备课,明确辅导员及学务部、书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思政育人中的具体责任,就“周末思政...
  • 2025-06-03
     为破解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三链融合”模式破局,通过贯通就业育人全链条、筑牢校地企协同强链条、开拓国际培养新链条,为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新动能。   从技能实训的“筑基”到职业人格的“铸魂”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将“就业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程,构建“职业认知—能力提升—实战演练”三阶递进模式,打造立体化就业育人生态,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以赛促学,锻造硬实力。学院创新育人机制,将技能竞赛纳入学分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职业竞争力。近3年,学生在国家级别赛事中的获奖数量大幅增长。同时,学院打造“理工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2门省级精品网课,选课量达3万人次,线上学习超2800万次,互动讨论1.8万余条。此外,依托“宏志助航计划”“求职能力实训营”等项目,年均为200余名毕业生开展求职技能集训,构建起线...
  • 2025-06-03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唯有融在机制、合在资源、赢在动力,才能实现“各取所需、相互成就”的共生格局。   融在机制,破解“融而不深”的治理难题。一是搭建“政府主导、四方联动”治理框架。政府统筹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教育、产业、财税等政策资源,消除多头管理壁垒。明确四方分工:政府规划保障要素供给,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对接供需,企业提供技术、岗位与实训资源,院校动态优化专业与培养方案。通过联席会议、任务清单、联合考核等机制,实现“规划共商、资源共用、人才共育”。配套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如抵税、收益分成),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推动产教融合向制度化共生升级。二是完善制度保障,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建立“财税+金融+土地”组合式激励政策,对企业投入的设备、资金按比例抵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简化产教融合项目审批流程,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降低企业参与成本。完善产权保护与收益分配机制,明确校企联合研发成果转化收益分成比例,允许企业以技...
  • toolbar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toolbar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