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4-12-07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教育强国建设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教育强国建设必将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教育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吸引力和话语权,传播中国教育理念和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教育强国建设应走教育创新和教育信创协同发展的中国道路,构建教育创新和教育信创协同发展的中国模式,扩大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教育信创新质生产力的国家竞争力。 教育创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和关键环节 2023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024-12-07
    今年9月,教育部、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真正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都作出了重要部署。江苏自觉扛起“走在前、作示范”重大使命,全面深化改革,狠抓任务落实,加快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开放融合、卓越创新”的教育样板示范高地。   立德树人,答好新时代“育人三问”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回信;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留学生回信……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江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各级各类学校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覆盖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
  • 2024-12-06
    不久前,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中,国内外5支职业院校晋级队伍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开巅峰对决,为1400多名现场中外嘉宾和1000多万名网络观众上演了一场充满科技魅力、涌动青春活力、凝聚协作合力的技能盛宴、文化盛宴、友谊盛宴。跟教育小微一起看报道—— 机器的轰鸣声、婴儿的啼哭声、救护车的鸣笛声、田园乡间的蛙鸣声……一个个看似没有关联的音符,却汇聚成一曲美妙动听的技能交响乐。不久前,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中,国内外5支职业院校晋级队伍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开巅峰对决,为1400多名现场中外嘉宾和1000多万名网络观众上演了一场充满科技魅力、涌动青春活力、凝聚协作合力的技能盛宴、文化盛宴、友谊盛宴。   全面升级赛事 突出浓浓的“职教味”   “与世界技能大赛主要面向生产一线岗位的定位不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强调教育属性,符合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综合育人功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彭斌柏介绍说。   世界职业院...
  • 2024-12-0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与改革,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产教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策略之一,正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实训基地,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平台,其共建共享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还能够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普遍遭遇了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实训基地开放共享程度不高、运行机制不稳定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深入探索并实践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模式,对于破解当前困境、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研究目标 现状分析:全面审视并深入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包括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 模式探索:在充分理解国内外产教融合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能够有效促...
  • 2024-12-06
    作者:郭天平(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布局、重点产业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对接地方需求,明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方向。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须紧盯地方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紧跟高质量发展新方向。一是聚焦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合理布局专业群。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链布局专业群,重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拳头”专业,大力发展与重点产业链布局相关的专业群,形成与产业结构适配的专业结构。二是依托行业发展前沿,...
  • 2024-12-0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开设“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专栏。 本期刊发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范绪锋的笔谈文章。一起来看—— 发挥主流媒体优势  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撑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 范绪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动员令,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需要凝聚共识和力量,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作为教育部党组主管的教育主流媒体,中国教育报刊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两报四刊全媒体生产传播新动能,全...
  • 2024-12-05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在官方正式文件中提到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概念,随后在职业教育领域掀起探索和研究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热潮。从最初基层“跃跃欲试”,学界纷纷“著书立说”,到现在主管部门“不敢碰”“不好讲”。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简称“职教混改”)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关注和热度之后,呈现出热度下降和质疑增加的趋势。回眸十年职教混改历程,其复杂程度之高、操作难度之大、协调范围之广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和认知,混合所有制办学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当前,职教混改既需要对理论、制度进行探索创新,也需要对办学体制、模式进行深化实践。   1   一、职教混改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逐渐向更加多元化、开放化方向发展。推动多元主体办学成为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导向。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办学体制多元化的一种探索。   (一)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13年)   20世纪80年代...
  • 2024-12-05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赋能现代化强国建设   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中还存在技能素质总体不高、技术工人总量不足、劳动热情欠缺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信仰更坚定、干事创业激情更高涨、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建设一流产业工人队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亟须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此,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不断创新产业工人培养模式,打造全国产业工人智能化技能学习平台,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让产业工人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不断激发产业工人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升劳动技能和多岗位适应能力,展现产业工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   着眼青年、农民工教育培训...
  • 2024-12-05
    “高等教育数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3年12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时表示,高等教育数字化要“开辟新赛道,寻求新突破”。   “高等教育数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3年12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时表示,高等教育数字化要“开辟新赛道,寻求新突破”。 吴岩指出,纵观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技术与教育相生相长,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为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 0...
  • 2024-12-04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创新实践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的详细分析和建议: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力量,其建设程度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校企协同理念与实践脱节、兼职教师队伍使用与管理缺乏有效协调、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此外,部分教师对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缺乏热情,主要是由于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误解以及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留住和稳定“双师型”教师的前提。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足教师的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关键。文化激励和声誉激励也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降低激励成本。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考评体系。同时...
  • 2024-12-0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开设“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专栏。 本期刊发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赵建武的笔谈文章。一起来看—— 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提高民族教育研究服务水平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赵建武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民族教育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部党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精准定位,...
  • 2024-12-0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024年10月12日)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
  • toolbar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toolbar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