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5-04-02
    目前,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我国现有制造业集群发展实际,补齐短板,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显著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和影响力,通过产业链协同、资源共享和创新生态构建,形成高度集聚、高效分工、高度开放的区域性产业生态系统。放眼全球,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普遍在以下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空间集聚的竞争力。制造业集群由局部地区的点状、块状组团演变为带状、网状组团的集合;从地方性生产、贸易、创新网络逐渐深度嵌入全球网络,并成为重要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本国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和耦合共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链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   产业关联的竞争力。制造业集群从以实物、实体、实业为主的物理链式产业关联,走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实结合网状产业关联;从由制造业为主的集群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共生的产业集群,并催生...
  • 2025-03-31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服务江苏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南通职业大学构建了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顺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要求,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培养“懂原理、精操作、会管理、能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工匠”。   加强“两体”建设   推动“政校企园”深度合作   学校与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国精密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1(牵头企业)+1(牵头学校)+N(其他学校)+N(其他企业)”合作模式;联合国家级别如皋经济开发区,牵头成立如皋市汽车及零部件产教联合体,深化“1(牵头园区)+1(牵头院校)+N(院校群)+N(园区企业群)”合作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集“两体”资源,合力打造“教学实训、科研开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rdqu...
  • 2025-03-31
     上周,教育强国建设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正式启动。   3月27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会,正式启动教育强国建设改革试点。   这项工作极其重要,是因为改革和试点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纵观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很多改革创新之举都始于试点探索实践。特别在近年来,各项改革试点层出不穷,很多已经形成示范效应、规模效应。   比如,高等教育的“两个先行先试”。一些地方以此为牵引推进改革,不断提升高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力、贡献度,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再如,职业教育如火如荼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共同体、联合体有力助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总体布局全面铺开...
  • 2025-03-28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在京召开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围绕深入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署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增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将试点作为关键和抓手,加强局部突破、验证和压力测试,以试点小切口带动全局性改革,推动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开局起步。   会议强调,要全面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部署的“五项重大任务”引领综合改革设计和试点工作,推动改革和发展相互联动、同向发力。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和综合机制建设,坚定不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地。启动安排立德树人机...
  • 2025-03-28
    “我们的课堂在科创园区”   罗志江有时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大学,而是在高新企业“上班”。   有这种“错觉”,是因为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未来技术学院)罗志江和同学们长期浸润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专注于实战项目。   前不久,罗志江团队在快递物流行业调研时发现,山路运输存在安全隐患,仓储物流效率不高。“智能小车”是学院工程原理课上的团队合作项目。他们希望借此项目做出一辆精准探测周围环境的“智能小车”,为破解山路运输难题提供方案。   他们尝试了超声波等多种技术,但“智能小车”仍难以精准探测周围环境,反应速度和精度也达不到预期。他们到附近的公司求教,并参考企业的激光雷达技术等,对“智能小车”周边环境进行实时建图,从而让“智能小车”实现精准避障,提升运输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2021年,深...
  • 2025-03-28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在探索适配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程中,构建全方位工作体系,推行“课程成果与教学科研一体化、基地产业与产学研用协同化、创新创业竞赛与团队协作指导专业化”的“三化”并进模式。即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实践基地、依托创新创业竞赛等举措,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机制保障   激活教育生态新合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9年6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24年更名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构建学校领导主管、创新创业中心主抓、多部门协同的联动协作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与就业全过程。学校提供人员、场地、经费保障,配备60余名专兼职导师,开辟4600余平方米创业场地,设立专项资金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此同时,专门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学生创业孵...
  • 2025-03-28
     在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在此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备多元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紧迫任务。江苏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依托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积极探索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高度协同的发展路径,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高度。   构建多元学科集群,夯实产教融合基石   江苏理工学院秉持全局视野,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理念,重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以全校重点学科为根基,以相关学科为有力支撑,精心打造教育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与控制信息、设计与艺术、经济与管理六大学科群。通过学科群建设,学院紧密追踪学科研究前沿,精准对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度强化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引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加强与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依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省级产业学...
  • 2025-03-2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部署工作。   3月27日,教育部召开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会,这标志着教育强国建设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此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教育综合改革;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成效;要加强组织领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的特殊作用,以先行先试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政治方向。“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而试点工作是探索改革的重要路径和实现形式,具...
  • 2025-03-27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内在一致、相互作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否实现良性互动,教育是关键的一环。教育作为科技、人才的基础和先导,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为进一步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   把握教育对科技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
  • 2025-03-27
    学校“工匠文化墙”和“励志石刻”一角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南充科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文化育人路径,持续推进四川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张澜书院为载体,‘三化’同构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高质量实施,努力构建融红色文化、职业文化、励志文化为一体的“三化同构”育人体系,初步形成文化育人的“南科特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精神沃土。   以红色文化为魂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革命精神   南充科院位于著名教育家张澜先生的故乡——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南充这片红色沃土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学校党委坚持以红色文化为魂脉,秉承张澜先生“陶铸人才 以为国用”的教育理想,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红色文化育人载体,拓展红色思政大课堂,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成为学...
  • 2025-03-27
    近日,在黄海之滨的胶州湾跨海大桥维修作业现场,施工人员正将一种新型材料注入水下混凝土裂缝。 这种应用于水下混凝土修复的快速修补材料,由青岛理工大学副教授逄博及其团队研发,并已成功实现成果转化。该材料通过模仿海洋生物黏附机理,在富水环境中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达3.4兆帕,远超行业标准,可提升深水港口、跨海大桥等水下构筑物的抗渗性和耐久性。这一成果的成功转化,有效解决了水下工程修复的技术难题。 在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这样的成果转化项目并不少见。该学院精准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在绿色建筑、海洋工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应用的无缝对接。 面向产业需求 3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在青岛荣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看到,该企业与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研发的PPVC模块化建筑技术正被批量应用。 “每个房间在工厂内已经完成90%的装修,安装时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把每个房间进行拼接即可。”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项获日内瓦发明展金奖的技术使...
  • 2025-03-27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教育事业置身新的历史坐标,面临新的时代课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教育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新征程上推进教育现代化锚定了方位坐标。 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教育始终是科技腾飞的翅膀,是强国之路的起点。我们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发挥教育对科技自主创新的先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余年保持在4%以上,为我国构建起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迈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一大批科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应运而生:天宫、蛟龙、悟空、墨子等“大...
  •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返回顶部